文章发布日期:2025-11-14 作者:历史系
本报讯(陈湘煜)2025年11月8日,为深化历史系古陶文博馆讲解志愿者对地方历史文脉与海洋文化的直观认知,并拓展其知识视野与讲解素材,第三届古陶文博馆讲解志愿者培训班赴平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是培训“理论+实践”双轨模式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走访历史文化遗址与特色村落,强化学员对区域文明演进、两岸渊源及人地关系的理解。
在姚豪兵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参观了平潭国际南岛语族研究院,系统观摩了南岛语族迁徙、扩散的考古证据与文化遗存,深入了解平潭在探索南岛语族起源中的关键地位。丰富的石器、陶器及复原场景,生动再现了史前海洋文明的交流图景,为学员们理解闽台区域文化的渊源拓展了历史纵深。

在自由参观龙凤头景区时,学员们不仅领略了独特的海滨风貌,更自主考察了周边留存的海防遗迹。斑驳的炮台、沧桑的哨所,无声诉说着平潭作为海疆前线的重要使命,激发了大家对海洋防御历史与家国记忆的深层思考。

国彩村是一座融红色基因与闽台血脉于一体的传统石头厝聚落。学员们穿梭于黛石垒砌的古厝巷弄间,从一个个家族迁徙故事与英雄事迹中,切身感受到这片土地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与跨越海峡的血缘亲情。姚豪兵老师现场为大家梳理了国彩村在革命史与两岸关系中的特殊意义,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地域微观历史融入宏观叙事。

最后参观长澳江风车田时,学员们迎着海风漫步于绵延不绝的风车矩阵下,在壮丽的自然景观与现代能源工程的交织中,直观体会平潭人民与海洋相争相存、利用自然、守护家园的变迁历程。风叶转动间,仿佛讲述着这座海岛从边缘之地到开放前沿的奋斗史诗。
此次平潭调研内容饱满、节奏紧凑,通过“海洋文明—海防历史—红色村落—生态发展”四大主题的串联,不仅丰富了学员的地方性知识储备,更强化了其将实物、场景与情感融入讲解实践的能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所见所感为养分,努力讲好文物与土地背后的中国故事。
(图文:陈湘煜、杨姊涵 初审:姚豪兵 复审:刘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