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华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中山纪念堂第一会议室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业委员会
福建省归国华侨联合会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
泉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2025年10月16日上午 | |
领导致辞(9:15-9:50) | |
主持 | 陈式海 福建省侨联主席 |
主旨发言(10:00-11:00) | |
主持 | 雷霆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
1 | 中央统战部九局二级巡视员严武龙 |
2 | 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杨昌鸣:华侨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深度及广度拓展 |
3 | 五邑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国雄:从“华侨文化遗产”到“侨文化遗产” |
4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宁一:华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博物馆实践 |
交流发言(11:10-12:00) 第一环节(不可移动遗产) | |
主持 | 钟纲 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 |
1 |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陈志宏:华侨华人建筑文化遗产的概念辨析及价值认知 |
2 |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梁春光:中华“根”、民族“魂”、家国“梦”——泉州华侨民居的精神内涵 |
3 | 台山市华侨历史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谭楚明:试析广东台山华侨建筑保护问题与对策 |
4 | 上海交大建筑系刘杰主任团队代表丁煜博士:海南文昌近现代华侨聚落与住宅研究 |
下午 | |
交流发言(13:30-14:30) 第二环节(可移动文物) | |
主持 | 林鹰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 |
1 | 山东华侨博物馆副馆长刘登峰:一战华工历史研究与文物保护 |
2 |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馆员刘伯孳:从鲤安信局的侨批看其经营模式 |
3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罗佩玲:纸上民生:近代广东侨乡契约文书所见人口跨国流动与社会变迁 |
4 |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馆长初丹: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文化遗产IP的开发与社会教育应用研究 |
14:40-15:40 第三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 | |
主持 | 钟志诚 华侨博物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
1 | 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陈敏红:声心俱在:南音在东南亚的传播与身份认同 |
2 |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副教授刘计峰:中马联合申遗语境中马六甲送王船的意义再造 |
3 | 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研究员罗杨:茶山与海国:安溪侨销茶的文化遗产研究 |
4 |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王赵远:“庙宇-博物馆”:马来西亚华人的遗产政治 |
讨论(提交论文学者) 第一组(15:50-16:50) | |
点评人 | 罗兴连 广州华侨博物馆馆长 |
1 | 张雪纯:嘉庚教育遗产的潜在价值与遗产构成初探 |
2 | 吴健康:新加坡的闽南民间信仰:迁徙狮城、场域建构、实践融合的传承叙事——以泉州移民与新加坡聚圣庙变迁为例 |
3 | 魏金华:侨批遗产对创立“客侨文化”品牌的贡献 |
4 | 丁汀:侨批记忆遗产视角下近代闽南华侨家族的跨国实践与社会资本传承——以晋江郭氏为例 |
5 | 任瑞琪:侨乡世界遗产数字化传播的创新范式——以开平碉楼为例 |
6 | 陈兆丰:近代泉州中西合璧的华侨民居及其文化象征 |
晚上 | |
第二组(18:10-19:10) | |
点评人 | 施小蓓 宁波博物院副院长 |
1 | 张馨文:文化线路与城市记忆:侨办新宁铁路“遗产化”可行性分析 |
2 | 魏佳琦:店屋遗产数字化路径研究——基于BERTopic主题建模的槟城、会安与新加坡案例分析 |
3 | 万冬青:华侨证照是弥足珍贵的“华侨文化遗产”——以泉州籍旅菲华侨证照遗存为例 |
4 | 陈嘉顺:有温度的书写——艺术史视野下潮汕侨批的艺术魅力 |
5 | 喻晓蓉:广东省涉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研究初探 |
第三组(19:20-20:20) | |
点评人 | 洪景淑 陈嘉庚纪念馆副馆长 |
1 | 习崧坚:华侨建筑的文化认同与活化保护研究——以广州、潮州、梅州三地为例 |
2 | 林立捷:空间与跨境遗产韧性——以普吉“定光堂”与泰南侨社的互动与保护利用为例(1889-2025) |
3 | 王静怡:联宗、空间与仪式:槟城王氏宗祠的华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 |
4 | 李志伟:新媒体语境下厦门涉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策略研究 |
5 | 李柏达:冲破禁汇封锁——建国初期台山银信与侨汇政策 |
6 | 金涛:关于华侨文化遗产传播路径的创新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