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专业简介
增材制造(3D打印)是颠覆传统制造概念的新兴技术。本微专业以需求为导向,依据新工科理念,产学研用相结合,依托智能制造工程、三维模型设计等学科专业,着重培养具备从设计、材料、工艺到质量控制一套完整的增材制造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品德优良、信念执着,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增材制造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备开展复杂工程活动和工程项目的能力,在增材制造及相关领域引领科技与行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未来能够承担打造"国之重器"的责任,能够成长为科学、工程、行政和产业领域的杰出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五年内达到以下目标:
(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增材制造工程的专业知识与工程技能,发现、研究并解决实际中复杂的工程项目。
(2)职业能力--能从事增材制造方面的工艺及设
的设计、开发、研究、应用等工作。
(3)职业素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管理能力、职业道德与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安全与环保意识,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4)发展潜能--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3.课程安排
序号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考核方式 | 开课 单位 | |
理论 学时 | 实践 学时 | ||||||||
待统一编码后填入 | 1 | 16 | 16 | 0 | 1 | 考查 | 化工与材料学院、光电工程系 | ||
2 | 增材制造材 料科学 | 1 | 16 | 16 | 0 | 1 | 考试 | 化工与材料学院 | |
3 | 2 | 32 | 16 | 16 | 1 | 考查 | 光电工程系 | ||
4 |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 2 | 32 | 8 | 24 | 1 | 考查 | 化工与材料学院、合作企业 | |
5 | 三维模型CAD(Cinema4D、Zbrush) | 2 | 32 | 16 | 16 | 2 | 考查 | 光电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学院 | |
6 | 逆向工程及实训 | 2 | 32 | 16 | 16 | 2 | 考查 | 光电工程系 | |
7 | 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 | 2 | 32 | 16 | 16 | 2 | 考查 | 光电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学院、合作企业 | |
合计 | 12 | 192 | 104 | 88 |
4.课程介绍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俗称3D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构建三维实体的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减材制造(如切削加工)相比,增材制造具有设计自由度高、材料利用率高、支持复杂结构成型等显著优势。本课程旨在系统介绍增材制造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培养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增材制造材料科学
本课程旨在深入探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中所使用的关键材料体系。课程重点聚焦于理解各类材料(金属、聚合物、陶瓷、复合材料等)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独特行为、加工适应性、微观结构演变、性能特点以及最终应用。学生将学习如何根据设计需求、制造工艺和最终性能要求来选择和优化材料,并理解材料特性如何影响增材制造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
《3D打印机组装及Marlin固件调试》课程简介
本课程聚焦3D打印机的硬件组装与系统调试技术,以“从零到整”的实践为核心,通过理论结合实操,帮助学生掌握3D打印机的结构原理、硬件配置、软件调试及故障排除全流程。课程涵盖主流FDM机型的组装要点,结合开源固件(Marlin、Klipper)配置与切片软件(Cura、PrusaSlicer)优化,培养学生从零件选型到整机调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的核心实践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从原料到制品的成型加工原理、工艺技术和设备操作。课程内容包括:(1)掌握基础工艺,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的加工特性(流动性、热稳定性、结晶性等);(2)熟悉设备操作,掌握注塑机、挤出机、压延机、模压机等核心设备的操作流程与安全规范;(3)培养工艺设计能力,学会根据材料特性设计加工工艺参数(温度、压力、速度、冷却时间等);(4)分析制品缺陷,识别并解决加工中常见的制品缺陷(翘曲、气泡、银纹、收缩不均等)。
三维模型CAD(Cinema4D、Zbrush)
本课程以主流三维模型CAD软件(如Cinema4D、Zbrush)为工具,结合模型设计基本操作与工程实践,培养学生从二维制图到三维建模、从零件设计到装配仿真的综合能力。课程通过“软件-项目”的分阶段教学,助力学生掌握数字化设计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逆向工程及实训
本课程以逆向工程——三维扫描仪技术为核心,融合逆向工程与正向三维建模技术,培养学生在实物数字化、模型重构及创新设计领域的综合能力。课程围绕三维扫描、点云处理、逆向建模及可视化设计全流程展开,结合3D Max(高精度建模)与SketchUp(快速原型设计)两大工具,覆盖工业产品、建筑景观、文化遗产等多领域应用场景,助力学生掌握从“实物→数据→模型→应用”的完整技术链,为智能制造、数字创意产业输送复合型技术人才。
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
本课程以“技术落地、产业驱动”为核心,聚焦3D打印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理论讲授+项目实践+案例剖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从技术选型、工艺优化到产业落地的全流程能力。课程结合泉州本地产业特色(如鞋服、陶瓷、海洋装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涵盖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工业制造等领域,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与跨学科创新思维。
5.教学团队
专业负责人 | 姓 名 | 渠彪 | 所在单位 | 光电工程系 | ||||||
职 务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 | 职 称 | 副教授 | |||||||
拟承担课程 | 《增材制造导论》《3D打印机组装及Marlin固件调试》 | 电 话 | 13599907205 | |||||||
学科及研究方向 | 激光技术,3D打印技术 | |||||||||
教学情况 | 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学分、本人授课学时)(不超过五门) 《3D打印基础》 2学分 32学时 《光学图像处理》 2学分 32学时 《计算物理基础》 2学分 32学时 | |||||||||
团队成员(专业负责人排序第一) | ||||||||||
序号 | 姓名 | 出生 年月 | 职称 | 所在单位 | 主要从事专业/行业 | 曾授课程 | 拟授课程 | |||
渠彪 | 1981.11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3D打印技术 | 《3D打印基础》《光学图像处理》 | 《增材制造导论》《3D打印机组装及Marlin固件调试》 | ||||
2 | 陈文杰 | 1985.07 | 教授 | 化工与材料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计算材料学》《纳米科技》 | 《增材制造导论》 | |||
3 | 陈少云 | 1985.06 | 副教授 | 化工与材料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高分子化学》 | 《增材制造材料科学》《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 | |||
黄种亮 | 1989.9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嵌入式技术 | 《单片机原理》 | 《3D打印机组装及Marlin固件调试》 | ||||
林学亮 | 1992.10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数字电子技术 | 《数字电子技术》 | 《三维模型CAD(Cinema4D、Zbrush)》 | ||||
6 | 王 睿 | 1987.05 | 副教授 | 化工与材料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 | 《增材制造材料科学》《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 |||
7 | 刘云鸿 | 1986.10 | 副教授 | 化工与材料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课程设计》 |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 |||
8 | 陈泽强 | 1991.11 | 讲师 | 光电工程系 | 光电材料设计与制备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逆向工程及实训》 | |||
9 | 林铨杰 | 1988.05 | 讲师 | 化工与材料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材料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实验》 |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 |||
10 | 张雪 | 1991.3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光电检测技术》 | 《三维模型CAD(Cinema4D、Zbrush)》 | |||
11 | 辛利桃 | 1994.3 | 讲师 | 光电工程系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薄膜光学》 | 《逆向工程及实训》 | |||
12 | 范敏 | 1996.8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信号与系统》 | 《三维模型CAD(Cinema4D、Zbrush)》 | |||
13 | 庄启鑫 | 1994.10 | 副教授 | 光电工程系 | 光电材料与器件 | 《光纤通信基础》 | 《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 | |||
14 | 叶宏坚 | 1991.4 | 总经理 | 3D打印制造 | 跨境电商 | 《3D打印实践服务》 | 《3D打印技术应用实践与案例分析》 |
6.教学方式
(一)授课时间
本微专业课程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授课,避免与主修专业的课程时间冲突。部分课程提供实践实训,上课地点在化工与材料学院、千墅楼多媒体教室、荣茂楼机房、文科A一楼实训室等。
(二)修读要求
本微专业学习年限为1年,共设置7门课程,总学分为12学分(192学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修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学分且考核通过后,发放“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超碰97香蕉微专业证书”。
7.招生要求
(1)招生对象:面向电子信息、通信工程、机械、电气、材料、高分子、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大二及以上学生,为其在智能制造、产品研发、工业设计等领域拓展职业竞争力,助力未来在高端制造、科研创新及创业中的发展。
(2)招生条件:主修专业成绩排名前50%,对增材制造技术有浓厚兴趣,通过面试合格;在先修课程方面,申请该微专业学习的学生需完成以下先修课程(其中一门)或具备相应知识基础:工程制图基础/CAD基础、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
8.录取流程
学生提交专业招生报名表,经所在学院审核同意、报名微专业所在学院审核同意、教务处同意后,进入该微专业学习,达到毕业要求后,发放增材制造工程微专业证书。
9.学费信息
学费按照1学分120元收费标准收取,共计1440元。
10.开课单位介绍
(1)光电工程系、光子技术研究院是2023年9月学校在原光子技术研究中心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整合成立的,是学校立足于新的时代背景、新的使命要求,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有效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办学实践。
光电工程系、光子技术研究院作为学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试点,坚持以市场需求、产业应用为导向,聚焦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人才培养、亚洲精品久久国产精品37P、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斐然,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泉州光子技术产业的发展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福建省光电领域崛起的一支生力军。光电工程系、光子技术研究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智能视觉工程2个本科专业,增材制造工程1个微专业,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17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智能视觉工程专业和增材制造工程微专业2025年招收首届本科生。
(2)化工与材料学院源于1958年成立的泉州大学化学科,面向泉州乃至福建区域石油化工、轻纺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和化学教育的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材料与化工学科入选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省级应用型学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省一流专业、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省高等学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入选省一流专业、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设有化学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制药工程系和材料化学系四个教学系,一个分析检测中心,包括: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含闽台合作)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合培养材料与化工专业硕士,在校本科生1161人、联培硕士生17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有教授19人、副教授29人,博导4名、硕导26名。拥有国家级人才1人、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1人、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闽江学者1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泉州市桐江学者24人;有福建省本科教学团队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院建有福建省轻纺化工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绿色环保功能鞋材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福建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等9个省级平台,共建泉州师院--中化泉州能源科技研究院、泉州师院-福建省创新环保环境检测中心等15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11.报名时间
2025年9月1日至16日
12.招生咨询(联系人,联系电话,招生咨询qq群号,二维码)
联系人:渠老师,TEL:13599907205
陈老师,TEL:13599034894
招生咨询qq群号:721677194
二维码: